产品中心

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前瞻:投资收益驱动利润提升保费收入稳增共揽284万亿元

时间: 2025-03-07 16:28:44 |   作者: 产品中心

产品详情

  四家上市险企2024年业绩接连预喜,受益于长期资金市场回暖、投资收益同比大幅度增长,新华保险、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太保2024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最低同比增长超55%。

  在负债端,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4年保费收入皆已披露。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全年共揽保费2.84万亿元,同比增长5.27%。其中,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5.11%;财险公司保费收入合计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44%。

  在专业人士看来,三季度末以来权益市场回暖,带动总投资收益率上行,部分险企业绩或触发预告披露门槛。后续,随着人身险产品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落地,将促使险企更加科学和审慎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防范潜在利差损风险;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也有助于险企更好地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提升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

  1月24日,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同日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增公告,经初步测算,预计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下,中国人寿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1023.68亿元到1126.05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将增加约511.84亿元到614.21亿元,同比增长约100%到120%;预计中国人保集团2024年实现归母纯利润是398.53亿元到444.0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70.80亿元到216.34亿元,同比增长75%到95%。

  此前,新华保险、中国太保也均已披露业绩预增公告,新华保险2024年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39.58亿元至257亿元,与2023年度相比,预计增加152.46亿元至169.88亿元,同比增长175%至195%;中国太保预计2024年归母净利润约为422亿元到46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预计增加约149亿元到190亿元,同比增加约55%到70%。

  对于2024年利润高增的原因,四家上市险企均表示主要得益于股市上涨带来的投资收益大幅提升。

  新华保险在公告中指出,受2024年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等因素影响,长期资金市场回暖上涨,使得公司2024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大幅度增长,同时叠加保险业务结构优化和规模增长,最终实现了2024年度净利润同比较大增长。

  中国太保也提到,受国家一系列重大政策利好、长期资金市场总体表现向上波动,公司2024年度投资收益同比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同时叠加保险业务价值基础持续夯实,推动净利润较大幅度增长。

  在资产配置及投资策略方面,四家上市险企也多提及注重长期投资、把握权益市场机会。

  据中国人寿披露,该公司坚持资产负债匹配原则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把握市场机会开展跨周期配置,持续推进权益投资结构优化;新华保险持续提升投资管理能力、加强投研体系和专业人才团队建设,适时适度增加公开市场股债投资;中国太保投资业务坚持穿越周期的精细化哑铃型资产配置策略,保持长期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大类资产配置比例,在战略资产配置牵引下,跟踪分析市场走势,有纪律且灵活开展战术资产配置,力争在各种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中国人保持续优化业务结构,深入推动降本增效,积极把握长期资金市场机会。

  “保险板块2024年业绩核心引擎还是在于资产端。”华创证券金融首席分析师徐康分析称,新金融工具准则下更多权益类资产以FVTPL计量带来业绩波动加剧,Q3末以来权益市场回暖+低基数有望带来高增,部分险企业绩或触发预告披露门槛。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险企权益资产配置仍有提升空间,随着入市力度的逐步加强,长期投资收益有望进一步提升。

  1月22日,中央金融办、证监会、财政部、人社部、央行、金监局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指出,《实施方案》针对大型国有保险公司,其保险资金进入A股的比例和稳定能力提出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三年到五年周期的考核指标权重不低于60%,也就是未来通过短期波段操作获得的当年收益反而对其考核的占比贡献不大,因此有利于市场大体量的资金不受短期波动因素的影响。从保险公司的角度,也能更好地落实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并聚焦与长期负债的匹配,实现穿越周期的经营。

  东莞证券在研报中分析道,对于险企本身而言,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不仅是政策引导的重要方向,更是险企实现稳健运营、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必然需求。随着长端利率持续下行,险资固收投资收益难以覆盖负债端成本,增加权益类投资,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有助于提升险企整体的投资收益水平,减轻利差损的压力。

  在投资收益上行的同时,上市险企负债端也拥有稳健表现。近期,五大上市险企陆续披露2024年保费收入公告,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分别实现保费收入8581.43亿元、6927.53亿元、6717亿元、4420.72亿元、1705.11亿元,同比增速为7.17%、4.7%、4.7%、4.39%、2.8%,合计共揽保费2.84万亿元,同比增长5.27%。

  在储蓄型保险需求驱动下,5家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延续增长趋势,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分别实现原保费收入6717亿元、5028.77亿元、2388.23亿元、1705.11亿元、1060.03亿元,同比增速为4.7%、7.8%、2.4%、2.8%、5.3%,合计保费收入达1.69万亿元,同比增长5.11%。

  据了解,续期保费稳步增长是助推全年总保费收入提升的主要的因素。2024年,人保寿险期交续期保费收入达588.42亿元,同比增长19.6%;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续期保费为3795.05亿元,同比增长7.5%;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续期保费为1524.94亿元,同比增速较上年转正,增长0.3%。另外,太保寿险银保渠道、团政渠道续期保费同比增速分别达到168.3%、123.2%。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明表示,2024年保险市场整体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保险公司可能更看重现有客户的维护和续保工作,通过优化产品和服务来提高续期保费的转化率。同时,消费者也更加重视保险产品的长期价值和保障功能,从而增加了续保的可能性。

  相比较下,新单保费增速同比均有所放缓,人保寿险长险期交新单保费为254.15亿元,同比增速为1.6%,2023年增速为37.1%;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个人业务新单保费1397.24亿元,同比增长8.8%,2023年增速为11.3%;太保寿险代理人渠道新保业务保费316.23亿元,同比增长9.1%,2023年增速为29%。另外,中国平安Q4个险新单保费及人保寿险12月长险首年、期交首年保费均同比有所收窄。

  赵明指出,部分险企新单保费增速下滑原因是在年底阶段对业务策略进行了调整,例如在收官或开门期间采取了不同的营销和销售策略,这可能会引起短期内新单保费的波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开信息公开披露,近期监管发布《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业内一致认为随着该机制的落地,有望缓解人身险行业利差损风险,推动负债端刚性成本压降。

  周瑾表示,预定利率的动态调整机制,确保险企的负债成本可以“随行就市”,可以无需监管特定发文,而是由保险业协会适时发布,指导行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自行调整,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负债成本的弹性和公司经营的市场化水平,从而有利于行业压降负债成本和应对利率下行的挑战。

  赵明也提到,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加强宏观政策和市场利率走势的研究,参考保险业协会发布的预定利率研究值,并结合自己经营发展和资产负债管理情况,定期开展预定利率研究。这将促使保险公司更加科学和审慎地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以适应市场利率的变化。通过与市场利率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险公司将能够更好地管理利率风险,确保其业务可持续性和稳健性。同时,这也将有利于提高整个行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此外,财险“老三家”2024年保费收入依旧保费稳健,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2024年分别实现保费收入5380.55亿元、3218.21亿元、2032.49亿元,同比增长4.3%、6.5%、6.8%,合计保费收入达1.06万亿元,同比增长5.44%。

  从保费收入结构来看,车险保费为总保费主要增长引擎。人保财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机动车辆险2024年保费收入分别是2973.94亿元、2233.01亿元、1073.02亿元,同比增速为4.1%、4.4%、3.7%。

  另外,意健险、货运险保费增速也较为显著,平安产险、人保财险全年意健险保费收入分别是305.41亿元、10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9.7%,人保财险货运险保费同比增速也达到12.5%。

  招商证券分析指出,2024全年上市险企保费稳健增长,近期监管出台《关于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有望进一步缓解行业长期潜在利差损风险。展望2025年,随着开门红和产品转型有序推进,分红型占比有望明显提升,寿险NBV预计将延续正增;财险保费增速有望持续回暖,后续若非车险领域报行合一落地,也有助于行业竞争格局改善。

  接续奋斗 共谱新篇——习在二〇二五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激励海外中华儿女共奋进

  两会·外长记者会丨王毅谈外交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战略支撑,营造有利外部环境

  长虹控股集团董事长柳江:长虹积极地推进“AI+”行动,加速AI技术应用落地

  红星前进面包牛奶公司王颖:把烘焙当作兴趣还是事业,指向截然不同的态度与高度

  乘联分会:初步统计2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39.7万辆,同比增长26%

  合肥市经开区将对换电模式应用推广企业给予专项奖补 蔚来至高补贴10000元/台

  财面儿丨中国海外发展:1-2月合约物业销售金额约252.2亿元 同比增32.8%

  财面儿丨中国海外宏洋:1-2月合约销售额人民币43.68亿 同比降3.8%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涉网络暴力有害信息举报、未成年人举报) 举报邮箱:br>

上一篇:财务应具备的七大经营思维

下一篇:化债举措助力城司改善报表和转型发展